兴起于50年代,80年代中期形成高潮的连环画,一度破年产8亿册记录。此后在影视及卡通读物的冲击下,连环画成了无人问津的“灰姑娘”。时至90年代中后期,连环画以其独特的收藏价值成为抢手货,交易空前活跃。
将于下月在沪举行的全国首届连环画精品拍卖会因占国内“连环画首次进入拍卖行”之先,而分外引人注目。届时将有名家纷呈、版本林立的数千种连环画珍品抖落尘埃,闪亮登场。这无疑将为近年来不断升温的“旧连环画收藏热”推波助澜。
连环画又称“小人书”,本世纪初诞生于上海后,很快流传全国。它有多种称法:上海称“图画书”,北京称“小人书”,浙江称“菩萨书”,汉口称“伢伢书”,两广称“公子书”,此外还有“回回图”、“跑马图”等叫法。它兴起于50年代,直至80年代中期形成高潮,曾一度破年产8亿册的记录。此后在影视及卡通读物的冲击下,连环画成了无人问津的“灰姑娘”,渐渐退出图书市场。
然而,90年代中期以来,连环画,特别是“老版本”在备受冷落、日渐稀少之后,以其独特的收藏价值,在收藏品市场上变成抢手货,老连环画交易也空前活跃。武汉的泰宁街,上海的文庙书市,南昌地市街心公园古旧书刊市场等,都形成了全国赫赫有名的旧书集散地。
每到周末,熙来攘往,好不热闹。这些著名书市行情,几乎成了全国连环画交易的参照指数:文革前上海人美版的《水浒传》、《三国演义》、《红楼梦》等古典精品,成交价每套达4000元;价格只几分钱的文革前出版的单册连环画(未再版),卖到百元;文革中出版的八个样板戏小人书(绘画线描本),格外受青睐;即使是80年代初上海人美版的《东周列国故事》和陕西人民版的《三国演义》,每套也炒到数百元。
在世界股市“牛气”冲天,江河日下的今天,旧连环画收藏市场的红火无疑是个奇迹,也格外让人关注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连环画都是珍品,记者特地咨询了有关专家,专家指出,适于收藏的连环画的共同特点:采用传统线描手法绘制;画面精美,印制精良等。
从收藏品种上看,50年代版连环画是首选,有《水浒传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红楼梦》等。这批书在岁月变迁中损耗,加之文革破坏,存量稀少近乎文物;其次,70年代的八个样板戏小人书因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广泛的社会影响,也极具收藏价值,目前市场百元左右(视品相好坏);再次,80年代初出版的50年代再版本,主要有人美版的《说岳全书》、上海人美版的《三国演义》等,仍不失收藏精品。
中国版协“连环画收藏研究部”的专家们还特别强调了,与集邮类似,连环画收藏亦十分讲究“品相”:包括封面封底俱全,内画完好,无明显污损等。要尽力选择首版首次印刷的版本,而且印量越少价值越大;成套书则务求齐全,缺一本就会大打折扣。尤其,要注重“品牌”———选择名家名品:朱润斋的《三国演义》、赵宏本的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、刘继卣的《鸡毛信》、《东郭先生》、华三川的《白毛女》、王叔晖的《西厢记》、王弘力的《十五贯》、贺友直的《山乡巨变》、《白光》等。
在收藏热推动下,老连环画再版热也“火”起来了。中国连环画出版社、人美、上海人美、天津人美等老牌美术社都相继重版老连环画。据悉,人美版《爸爸妈妈读过的小书》首次印刷一万套马上售罄,二次印刷的一万多套也很快卖光。其间无限的商机引得一些精明商家捷足先登,上海专事连环画开发的文化公司应运而生,广罗名家名品,对老版本进行授权有限复制。
在凡事都讲“策划”的今天,集邮热,集币热,乃至藏书票热的滚滚热浪背后自然难掩“炒作”嫌疑,然而,与同期邮品相比,老版连环画从总体上看,定价尚低,应有较大升值空间,从这个意义上讲,“老连环画”难怪成为炙手可热的收藏新宠。